
近些年來,公益加運動非常流行。諸如為愛奔跑、為愛揮桿,慈善馬拉松、定向賽等等如火如荼。一方面, 倡導運動有益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人人都可參與公益的理念通過運動的方式得以傳播。更值得一提的是,據此還衍生出類似“公益捐步”的募捐項目,即確定的捐贈人會根據你行走的步數按一定比例轉換成捐贈款。我們知道,“公益捐步”通常是需要下載有一個app,這個app是面向公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特定對象,然后公眾通過運動的方式實現籌款,那么“公益捐步”屬于公開募捐嗎?
根據《慈善法》規定,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組織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財產的活動。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會公眾的公開募捐和面向特定對象的定向募捐。類似“公益捐步”的募捐項目中,的確是通過互聯網聯結社會公眾實現籌款,但社會公眾捐贈的只是“步數”而并非是財產。我們知道,慈善捐贈中,捐贈人捐贈的財產應當是其有權處分的合法財產。捐贈財產包括貨幣、實物、有價證券、股權、知識產權等有形或者無形財產。具體到“公益捐步”活動中,所謂的“步數”本身是沒有財產屬性,也不是法律規定的無形財產。因此,我們認為號召社會公眾公益捐步并不屬于法律規定的慈善募捐。因此,開展公益捐步活動,無須取得公開募捐資格或在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布信息。
不過,“公益捐步”雖然不直接向社會公眾募捐財產,但捐贈人承諾按步數比例提供捐贈,這從本質上就是捐贈人在滿足一定條件后提供的慈善捐贈。根據《慈善法》規定,慈善捐贈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基于慈善目的,自愿、無償贈與財產的活動。需要指出的是,慈善捐贈中雖然是自愿無償贈與,但捐贈人仍然有權附條件贈與。只是慈善組織不得接受附加違反法律法規和違背社會公德條件的捐贈,不得對受益人附加違反法律法規和違背社會公德的條件。實際上,“公益捐步”就是當公眾下載并使用app后統計定量的行走距離作為捐贈方捐贈的前提條件。當該條件成就時,捐贈人就應當根據承諾向慈善組織捐贈相應比例善款。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類似“公益捐步”的捐贈人主要是公司,“公益捐步”的數據也往往保存在該公司開發app中,相關運動數據的統計及對應的捐贈數額往往因沒第三方參與監管而公信力不足。因此,在類似“公益捐步”活動中,慈善組織不能被動坐收捐贈,還應當主動與捐贈人書面簽訂捐贈協議,并且引入獨立第三方對運動數據與捐贈數據的有效監督為宜。